当前位置:联盟首页 > 旅游资讯 >

洛宁:生态立县促“美丽崛起”

作者:ujintan.cn 来源:游金坛旅游联盟网 | 发布时间:2013-04-22 23:51 | 点击:

  2013-4-19 9:49:59 [来源:洛阳网-县区频道]   通讯员:赵笑菊

  天蓝、地绿、山青、水秀。四月,漫步于洛宁县,一眼眼绿意盎然,一处处花团锦簇,一条条碧水流淌,城乡绿树掩映、翠荫夹道、鸟鸣花香……这些美景无不源于洛宁县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该县主要决策者顺应民心、高瞻远瞩,创宜居宜业之城,建百姓幸福家园的决心与信心。
  如何在工业化、城镇化浪潮中避免生态的破坏和“千城一面”的弊端?如何在同城化进程中错位发展彰显特色?一直是洛宁县决策者关心的头等大事。一个时期以来,洛宁党政领导层在反复调研的基础上,将“生态立县”放在了战略目标的首位,探索出投资少、效益好的生态文明之路。这种城市规划和经济发展的价值取向,恰恰与党的十八大大力倡导的生态文明建设不谋而合。
  “全国绿化模范县、全国经济林建设先进县、全国特色种苗基地、全国经济林产业示范县、全国绿色能源建设示范县……一系列骄人的荣誉,见证了洛宁走过的一条不平凡的生态之路。据统计,该县林业用地面积已达226万亩,林木覆盖率达59.75%,活立木总蓄积529万立方米。一个山水园林相间、生态环境优美、人民生活幸福的绿色生态之城正迅速崛起在崤熊之间、洛水之畔!
  借“荒”植绿,拓展城乡绿化空间
  凤翼山公园是洛宁县大型生态文化主题公园。漫步在公园内,处处绿意盎然:道路两旁种植着高、中、低三层植被,乔木灌木错落有致,春夏之际,朵朵花儿争奇斗艳,绮丽醉人。
  然而,这个位于洛宁县城北侧,占地2000余亩的公园,早在几年前还是一座荒山,到处裸露着光秃秃的黄土,水土流失十分严重。2009年该县开始在山上进行林相改造,目前已种植各色树木50余万株,形成了雪松、碧桃、樱花、桂花等10多个园区。
  这只是洛宁荒山改造的“冰山一角”,在洛宁像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洛宁县兴华镇夏前头村李书邦、王海英夫妇,放弃安逸的教师生活,28年来以荒郊野地为邻,以风霜雨雪为伴,历尽艰辛盖起了土坯房、引来水、扯来电,在山上种满了刺槐、杏树、苹果树、李子树、核桃树,生生将一座60余亩的荒山变成令人向往的现代“桃花源”,金坛旅游,从而被誉为当代的“愚公愚婆”,为洛宁荒山改造演绎了一个传奇,堪称该县荒山变绿洲的典范。 
  近年来,该县围绕“生态立县、产业兴县、开放强县、特色福民”的发展思路,始终坚持把保护和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放在首要位置,按照集中连片、适地适树、规模发展、注重效益的原则,坚持政策引导、市场运作、民营参与、社会投入的林业创新机制,积极推行树随地走、谁栽谁有等林业优惠政策,大力开展林业生产“大地披绿”行动,通过规划扩绿、破硬建绿、见缝插绿、人人播绿,对全县主要交通干道及其沿线荒山、村庄都实行重点绿化,先后以河南桧、刺槐、侧柏、油桐等树种为主建立了一大批林业生态建设工程,形成了“三带、两区、两点、一园、一网络”,构筑点、线、面相结合的林业生态体系和林业产业体系。“三带”即生态经济林带、生态旅游林带、深山封育林带;“两区”即川涧沟壑杨树区、浅山丘陵刺槐区;“两点”即县城绿化美化、村镇绿化美化;“一园”即城郊木材精深加工产业园;“一网络”即生态廊道网络。
  2009年以来,全县累计完成人工造林53万亩,平均每年新增人工林13.25万亩。其中,百亩以上荒山绿化精品工程总面积达到8.8万亩,人工造林精品工程率达到90%,累计完成“四荒”35万亩,造林面积连续4年居河南省首位。
  借“地”造绿,生态园区新姿初展
  走进洛宁县陈吴乡金门生态园,一片繁忙的劳动景象映入眼底。工人们正在紧张地挖穴、浇水栽植果树。
  金门生态园位于陈吴乡谷圭塬,该园区规划占地面积3200亩,由河南中迈投资集团分两期进行建设,计划三年内建成投用。该园区栽植了突尼斯软籽石榴、美国无籽黑提、日本薄皮核桃、陕西渭南五红果、红香酥梨、红富士苹果等20余个果树品种,在林下种植黄芪、生地、白芷等中草药。同时,规划建设一个奶牛养殖厂、果品加工厂,配套窑洞宾馆、垂钓、餐饮等休闲度假设施和办公室、停车场等,打造以“四季果园观花踏青、水塘垂钓养生休闲、生态水果采摘品尝、窑洞宾馆特色度假”为特色的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园,着力发挥园区的辐射带动效应,将万亩谷圭塬打造成全县重要的生态水果示范基地。
  总面积5200余亩,总投资1.2亿元的莲花寨林业观光园,位于洛宁县城郊乡余粮、崖地两个村的北坡丘陵区,是一个以核桃种质资源保护、核桃科研和加工为基础,集林果经济、生态旅游、休闲度假于一体的综合性农业观光园。目前,该园区内栽植了36个品种的优良核桃共12万株,栽植31个品种的特色果树共2万株,栽植景观树木4万余株,种植林下药材3000余亩。近期,莲花寨农业观光园将实施二期工程,用3到5年打造成中西部地区最大的核桃基因库、全国知名的核桃科研开发基地、全省现代林业与生态农业相结合的示范园区。
  西山底乡孙洞村是洛宁县有名的贫困村,农民收入全靠种植粮食作物。近年来,该村主动转变发展理念,通过土地流转,大力建设集蔬菜种植、果树栽培、畜牧养殖和生态观光为一体的生态农业示范园项目。项目总投资5.44亿元,分期4年完成,建成后年经营收入1.74亿元,年利润9000多万元,目前该园区已经取得初步成效,被省科技厅评为省级农业科技园区。
  而这些,只是洛宁“土地流转、结构调整、生态旅游”三篇文章打捆一起做的缩影。在洛宁像这样的生态园已经建成46个。
  近年来,洛宁县委、县政府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土地流转,结构调整,生态旅游”三篇文章一起做总体要求,强力实施“三个千亩”工程,要求全县每个乡镇在完成分配造林任务的基础上,都要立足各自实际,抓好精品示范带动,每年都至少规划发展1个千亩以上造林绿化示范片、1个千亩以上水果基地和1个千亩以上生态农业示范园。
  同时,该县还独创了“九个一”标准打造农业生态园。即一个名称、一个规划、一幅效果图、一个经营主体、一条通达主干道、一种地方特色、一个生态大门、一处管理设施、一处文化旅游元素。据统计,该县两年累计完成千亩重点工程69片14.3万亩;重点组织实施的凤翼山生态观光园、莲花寨农业生态园、西山底现代农业示范园、罗岭高山牡丹园、涧口砚凹生态观光园等46个农业生态园已初具规模,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洛宁县计划通过3-5年打造,在全县建设100个特色农业生态园,使全县林木覆盖率达65%以上。使洛宁大地林更茂、山更青、水更绿、天更蓝、城乡更秀美;将农林生产活动、自然风光、科技示范、休闲娱乐、环境保护等融为一体,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共赢。
  借“势”护绿,打造洛宁独有的绿色名片
  驱车驶入洛阳——洛宁高速公路,沿途翠竹摇曳,新栽植的绿树迎风摆动,特别是万亩竹海更是让人心旷神怡。恰如车在画中行、人在景中游,“生态洛宁”宛如一幅绝妙的山水图画向你迎面扑来。
  洛宁曾经是全省唯一的一个交通“四无”县,即:没有铁路,没有高速公路,没有国道,没有快速通道。2012年12月31日洛阳——洛宁高速公路正式建成通车,彻底改写了洛宁交通制约的历史。为了更好地打造宣传洛宁、推介洛宁的绿色通道和靓丽名片,该县根据全国绿化委员会及省、市绿化委员会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本地实际,经过精心谋划,在公路沿线打造万亩绿竹长廊,开展了认建、认养活动,对在建高速公路沿线进行了全面绿化美化。
  认建是按照县绿化委员会提出的认建项目,由县内重点企业自建或委托造林专业队建设高速公路景观竹林带和添置其他绿化景观设施。认养是由各企业委托专业队或直接参与日常管护工作,适时浇水施肥,防治病虫害,确保成活率,清除杂草和杂物,管护其认建景观不受损害。目前,该县已在洛宁高速公路东入口处,建设了2公里长、40米宽的景观竹林带,栽植120亩、70余万株淡竹,县直23个单位和7个重点企业参与了认建、认养活动。
  同时,洛宁县本着保护古树就是保护历史,全县挂牌保护的1205棵古树名木现已全部实现GPS定位,这相当于给古树名木上了户口。有了户口,还要为“老户主”找个“赡养人”。于是,洛宁创新古树名木保护机制,鼓励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各界人士参与认养古树名木活动。目前,全县古树名木认养单位和个人已达135个,共认养古树名木126棵。洛宁的古树名木保护被称为“洛宁模式”,在2012年8月30日召开的全省绿委办工作会议上,“洛宁模式”被推广至全省。
  除了创新性地对古树名木进行GPS定位外,洛宁县还推出了许多关于古树名木的新招数,发行了全省首本“古树新姿 生态洛宁”邮票珍藏册。此邮册由河南省集邮公司制作,好比一部原汁原味的古树“写真集”,每一页上都展示了一棵树龄千年、树冠葱郁的古树。在邮册中,除了可领略散布于洛宁崇山峻岭、庙宇庭院间的古树风采,还能通过收集到的近20年来我国发行的生态主题邮票,饱览大江南北的生态奇景,如贵州梵净山自然保护区的阔叶林、大兴安岭林海、滇南雨林等,让人爱不释手。
  这种种举措都是洛宁首创独有的绿色名片,无不凝聚着洛宁人民在生态之路上的心血和智慧,开创了全市生态建设的先河。
  借绿生“金”,经济生态并驾齐驱
  洛宁县地处豫西山区,总土地面积346万亩,地形地貌为“七山二塬一分川”,温和而湿润的气候、秀美的地形地貌,孕育了富庶丰饶的自然物产,使“生态洛宁”的道路更加宽广。
  洛宁是国家优质苹果生产基地县、国家无公害水果基地县、全国经济林产业示范县。全县以苹果、梨为主的特色水果种植面积已达23.5万亩,年总产量2.6亿公斤,年产值6亿元。其中上戈苹果以色泽鲜艳、香味馥郁、酸甜适口、风味独特荣获国家、省多项大奖,每年一度的洛宁县金秋上戈苹果采摘节,更是让洛宁这个小县城声名远播、誉满全国。
  目前,水果生产已成为洛宁农民脱贫致富和县域经济振兴的主导产业,被确定为洛阳市农业六大支柱产业之一,被农民称为“绿色银行”。为了进一步增加苹果的附加值,拉长产业链条,洛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先后招进大型水果企业等9家,引进项目等11个,特别是总投资4.5亿元的现代化果品深加工项目湖滨食品饮品生产项目的建成投产与2000余亩高酸苹果基地建设项目的正式签约,为洛宁水果产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洛宁是全国闻名的速生杨之乡,全县速生杨树栽植面积25万亩、杨木蓄积量150万方以上,为拉长杨木经济链条,洛宁先后引进宁波天宁相框、深圳富宁画框等木材深加工企业20余家,杨树经济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新途径。
  在富宁木业有限公司的产品展厅,一幅幅装帧精美的油画,风景旖旎无限,人物栩栩如生,而制作画框的原材料正是洛宁无处不有的速生杨木。目前,富宁公司正在积极筹备FSC认证。FSC是欧洲发起的具有国际性质森林认证标签,就是通过对杨树的规模、环境等一系列指标的考核确定是否能够达到认证条件,如果得不到认证将无法进入欧美市场。全国通过FSC认证的不到10家,树种主要是松树、桉树、竹林等,平原地带尤其是杨木绝无仅有,若是洛宁速生杨能够通过FSC认证,将是全国首家,不仅能够大大提升洛宁知名度,而且会吸引更多客商到洛宁投资木材加工。
  洛宁素有“北国竹乡”的美誉,是世界纬度最高的淡竹原产地,有着4000多年的绿竹栽植历史,在中原久负盛名。该县在陈吴乡东寨子村陈吴金门绿竹风情园已连续举办七届绿竹风情节。先后投资100多万元,建成了竹林人家餐厅、休闲竹屋宾馆、农家游宾馆、旅客购物中心、灯光音乐游乐、百竹园和竹文化长廊,以绿竹文化为主的休闲游已成为独具特色的区域旅游热点。 
  竹编是洛宁县一种古老的民间传统工艺。竹产品远销欧、美、日、港、澳、台等地。目前该县竹编已经被申报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陈吴乡东寨子村一个农家宾馆里,记者见到正在聚精会神做给坛子酒配套的酒提子的老板代彩霞。这种将竹子资源深加工的手艺恰好弥补了平时游客少时的收益。一根根青翠的竹竿在她的手中瞬时就变成了一支支精致的工艺品。

  同时,该县重点抓好神灵寨景区升级改造、楼梯山狩猎场开发等项目,建设集休闲、观光、度假、娱乐于一体的综合型高档次旅游景区。坚持保护利用、普及弘扬并重,积极对“洛书文化”、“西子湖”等特色显著的文化生态资源进行高起点规划、高品位开发。围绕上戈苹果、砚洼桃花和特色种养,大力发展乡村观光游,构建山水生态、历史文化和乡村观光相得益彰的旅游大格局,把洛宁打造成洛阳乃至中原地区的“后花园”和富有特色的区域性旅游目的地。
  如今,洛宁县走出了一条生态与产业、兴林与富民有机结合的成功之路,实现了大地增绿、农民增收、企业增效、政府增税的和谐局面。
  【2013年洛宁绿色梦】建设美丽生态之城
  2013年洛宁将落实十八大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坚持生态立县战略,以建设林业生态大县和林业产业强县为目标,按照“由近及远,由点到线,连线成面,逐步推进”的原则,突出重点,彰显特色,打造精品,强化示范,实施“1110工程”为主的“大地披绿行动计划”, 即全县义务植树适龄公民每年每人平均栽植10棵树,每个单位营造一片林,全年全县完成10万亩以上造林任务,使洛宁大地早日披上绿装,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建设美丽生态新洛宁。
  洛宁县将以高速公路可视范围内两侧、乡(镇)政府所在地、46个生态园和故县水库周围荒山和坡耕地为重点,以村庄、庭院、廊道为中心,以沿湖、沿河、沿路绿地为骨架的点、线、面相结合的城市绿地系统,积极开展省级、市级花园式单位创建活动,进一步扩大城市绿化区域。
  2013年该县共规划千亩重点工程34处,规划面积54810亩;全县要有1/5村庄进行标准绿化;全年计划完成林业生态建设总任务25.94万亩。
  春光正好,洛水绿如蓝;春花正艳,崤山青如黛。放眼洛宁大地,洋溢着蓬勃生机的绿意,一座现代化生态之城、魅力之城正崛起在崤山洛水间。这,是洛宁人实实在在一步一个脚印干出来的,想出来的,做出来的,走出来的,生态已成为洛宁的金字名片,已经成为46万人民不变的选择。(赵笑菊)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除非注明,金坛旅游联盟网文章均为原创,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本文地址。

本文链接地址:https://www.ujintan.cn/news/652.html

分享到:

相关文章 >>